鍛煉之於
  龍泉一中
  他們考砸了會想到跑步,跑完後豁然開朗。他們的“大課間”要跑步,而且一直在堅持。老師也要跑步,跟著學生跑一圈混個“全身熱氣騰騰”
  三育並重
  三育,就是以智、仁、勇為根基培養學生
  文武合一
  學生不僅要“文明其精神”,也要“野蠻其體魄”
  過去,全國很多中小學的體育課總凸顯尷尬,不是被擠占,就是被削減,由此呼籲把體育鍛煉還給孩子的聲音才愈加響亮。但在這股浪潮中,70歲的龍泉一中早已走在前列:多年來,他們已形成了“廣播操+跑步”的30分鐘大課間傳統。而追溯這個傳統的本源,正是1944年時任四川省教育廳廳長郭有守為學校擬定的校訓:三育並重,文武合一。以智、仁、勇這三育為根基,學生不僅要“文明其精神”,也要“野蠻其體魄”,真正做到全面發展。
  校訓因愛國而生 情懷綿延70載
  “三育並重,文武合一”這條校訓刻在龍泉一中的“三育園”內,這8個字已經歷了70年風雨浸潤。1944年,800萬四川青壯年投身抗日烽火,時任川軍29軍軍長的田順堯感嘆,只有學子知識豐富、身體強健,才能勇擔保家衛國的重任。於是,他出資在家鄉創立了名為“簡陽縣龍泉鎮初級中學”的學校,也就是今天的龍泉一中。
  當時,時任四川省教育廳廳長郭有守被田軍長的義舉深深打動,便親筆為學校題詞“三育並重,文武合一”,勉勵師生“智”“仁”“勇”並重,希望學生們都能成為健全之才,以報效國家。多年過去,雖戰爭硝煙散盡,但這條校訓本身和它所包含的愛國情懷和“文武合一”的精神卻並未消失。在龍泉一中師生看來,這種精神已融入校園生活的每個角落。
  每年新高一軍訓時,龍泉一中都要挑選新一屆的國旗班,負責每天的升、降國旗,學生須綜合素質優秀才能入圍。一名旗手和兩名護旗手,早上7點40分升國旗,傍晚5點40分降國旗,是雷打不動的作息。每到這兩個時刻,只要在校園裡能看見國旗的地方,師生們都會主動停下腳步,行註目禮。
  “愛國教育不是懸在半空中的,而是平日的一點一滴。”龍泉一中校長徐本淳如此表示。
  “我們這很少見胖子 老師也是”
  上學期中期考試,高二(23)班考差了,平均分陡降。整個中午,同學們坐在教室里唉聲嘆氣,還有女生抹起了眼淚。為了渲染樂觀情緒,開朗的蘭彩旗同學帶領全班選擇了一種特殊的方式重振士氣:跑步。全班幾十個同學走上操場,整齊地排方陣,一邊跑一邊喊著班級口號,“仰望星空,腳踏實地!”蘇勤同學回憶說,“跑一圈下來,豁然開朗,以前鍛煉時沒想到跑步還有這個好處。”
  原來,在很多學校壓縮體育鍛煉時,龍泉一中早在多年前就建立了“廣播操+跑步”的30分鐘大課間制度。每天9點5分至9點35分,學生必須進操場鍛煉,跑步時每班排成方陣,呼喊自己的口號,濃濃的集體主義精神也因此瀰漫開來。
  學校張玫老師打趣說,“我們這裡很少見到胖子,連老師也是,因為我們也要跟著學生跑,幾圈下來身體‘熱氣騰騰’的。”同時,學生們還自主湊班費購買“供不應求”的運動器材,“有的班級的羽毛球拍就有10副。”
  為了培養學生珍惜勞動成果的觀念,龍泉一中始終堅持學生自主打掃校園衛生,拒絕清潔工。學校副校長伍久超介紹說,學校按照內圍和外圍的劃分,每周將大掃除任務“承包”給8個班級,教室、操場、走廊、花壇,甚至是廁所,都要自己清潔。
  伍久超表示,雖然體育鍛煉和勞動衛生不直接教給學生文化知識,但正是這兩項,讓他們學會了團結、協作和基本的生活技能,這正是對70年前誕生的“三育並重,文武合一”的校訓的最好傳承。成都商報記者 江浪莎  (原標題:抗日時期定下校訓 70年不忘文武兼備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35jowoa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